不嫁县长,非把吕雉嫁给刘邦,吕太公为何眼光如此独到?

当时刘邦能娶到吕雉实在够运气的,在外人眼里吕雉那是下嫁了,刘邦是高攀了。刘邦比吕雉还大15岁,还和寡妇混在一起,有了一个孩子,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怎么吕太公就偏偏看上刘邦呢,而不是地位更高的县长呢!

首先吕太公是不可能把吕雉嫁给县长的,吕太公和县长是故友,那县长肯定岁数和吕太公差不多了,不可能让吕雉嫁给一个老头吧,再说县长早已有了三妻四妾的,吕雉嫁过去能会幸福吗,因此嫁给县长根本不可能的。吕太公之所以看上刘邦,这和当时他的现实考虑有关。吕太公很痴迷相术,看人的面术就大概知道你是否富贵。吕太公没搬到沛县时,吕家是世家,吕雉又长得漂亮,很多人上门求亲,吕太公都一一看过来人的面相,都是凡夫俗子,毫无富贵之相,怎能随便嫁女呢!要知道吕太公知道自己女儿吕雉的面相可是大富大贵的命,要大富大贵,前提是吕雉的丈夫必须是富贵面相,不然怎么能带富贵给自己的女儿呢!

吕太公是为了躲避仇人才来到沛县落户的,沛县来了贵客,大家自然要上门祝贺,看看吕太公是什么人吗,刘邦也去了凑热闹。上门拜访总要带份礼物吧,一文钱也没有的刘邦竟然在礼贴上写上一万钱,吕太公拿到刘邦的礼贴后,感觉这个人不是狂妄自大无能之人,就是有特别才能之人。刚好吕太公的仇人跟随过来想找晦气,结果被刘邦和他的发小给揍了一顿,赶跑了来人,吕太公就留意上了刘邦。吕太公一看刘邦的面相真的不得了啊,绝不是凡人的面相,从面相上来说,刘邦以后贵不可言啊!史记就记载刘邦的面相异常啊,说他高鼻子,长须劲,面貌有龙像,最关键就是左大腿上有72颗黑痣。吕太公上了心,自然打听到了刘邦的家世和具体情况,刘邦不是农民,虽说年岁比吕雉大了点,也有孩子,不过问题不大,他是亭长,还和县里供职的萧何混的很好,家世过得去,配得上吕雉,最关键是有72颗黑痣,那是脚踏星星,有帝王之相啊。吕太公了解后,就下定决心吧吕雉嫁给刘邦了,反正刘邦不会亏待了自己的女儿就是啦!

菏泽君临华府出售商铺,菏泽君临华府出售商铺价格

吕太公决定把女儿嫁给刘邦还有一个现实需要,吕太公那是搬迁到沛县的,是外来户,要想在沛县安稳生活,那就必须要和当地的势力搞好关系啊!虽说沛县县长是吕太公的故友,可是县官不如现管啊,这一亩三分地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刘邦这个亭长和萧何一起管的,刘邦不仅是亭长,也是当地的“***”呢,手下一帮的随从和发小,吕太公显然不能得罪刘邦啊,否则天天给你找麻烦,还能生活下去吗!为了安稳,把女儿嫁给刘邦,就有了依靠,有了刘邦的保护,谁也不敢欺负吕家了,***都给吕家面子呢!何况刘邦面相富贵,有雄心壮志,是值得长线投资的,万一刘邦真的大富大贵做了皇帝,吕太公不就赚***了嘛,这生意怎么看都不亏啊,吕雉嫁给刘邦对吕太公来说百利无一害啊!再说了,吕太公又不是只有一个女儿,还可以再进行投资嘛,古代的女子不就是用来投资的嘛,嫁个富贵人以便提携娘家人嘛,反正吕太公女儿多的是,嫁给刘邦就当是长期投资算了,成不成功就看命了,不损失就是啦!再者吕雉已经是大龄剩女啦,再不嫁,就不吃香了,嫁给岁数比吕雉大的刘邦,不就是正好嘛,对刘邦来说就是白白捡了一个千金小姐,以后的日子绝不会亏待吕雉的,吕太公也想自己女儿过得好嘛。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吕太公这笔投资赚***了,刘邦做了皇帝,吕后就是皇后,吕家从此成为权贵之家,吕太公真是眼光独到啊!

吕公宁可得罪县长,非把女儿吕雉嫁给无赖刘邦,所以说吕公这个人很有意思,也值得研究学习一下这个老头。因为吕公这个人确实眼光独特,而且是相当锐利。

吕公是山东单父人,不知究竟何事与人结冤,为了摆脱纠缠 ,全家迁到了异乡江苏沛县,因为和沛县令关系甚厚,大家都高看他一眼,也愿意巴结他。

吕公因为迁居之喜,大家都来祝贺,沛县主薄萧何是主持人,他宣布:凡是一千元以下贺礼做堂下,凡是一万元以上贺礼做上席。刘邦也是本县一亭之长,没有钱也来凑凑热闹,他到大厅上高喊一声:贺礼一万。

吕公听到了马上出来相迎,看到刘邦器宇轩昂,气度非凡,心里非常喜欢,拉着他的手到上席就坐。

萧何就悄悄的对吕公说:刘邦这个人爱说大话,办不成什么事 。刘邦在上席毫不谦让,喜笑恕骂,尽情喝酒,宴会完毕,吕公让刘邦留下,郑重的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是给人看相的,经我相面的有无数人,没有人能比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好珍爱。我有一个女儿给你做洒扫房屋的妻妾。

刘邦走了后,吕媪对吕公一顿臭骂:你是希望你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嫁给贵人,沛县令和你关系好,娶你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随随便便就把女儿嫁给了刘邦这小子。吕公说到:这不是你们妇人所能懂得的。

吕公的祖宗和血缘关系都很高贵,兴周八百年,建立齐国的姜子牙一姜尚的后裔,延续到他这一代已经沦为平民,然而,仅有十年多的时间,吕公封为临泗侯,两个儿子吕泽、吕释分别赐为周吕侯和建成侯,大女儿吕雉是大汉朝皇后 ,小女儿王候的身份,又不到十年时间,刘邦驾崩后,吕公成了吕宣王,吕姓家族更是权倾朝野,位极人高。这就是吕公历害之处,看准了刘邦一个人,全家鸡犬升天。

吕公虽是一名很普通的人,但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且有大智慧的人,有大局意识,眼光独特而老道,他凭着自己超人的智慧,坚忍的精神,进行一次长期的风险投资,他和他的家族赢得了全面的胜利。

吕太公将不到20的女儿嫁给已经人到中年的刘邦,这的确是一件令人非遗所以是事情,史书上面的记载认为这一切都是吕太公能面相的结果。

话说吕公因为逃避仇家追杀,被迫逃到沛县,由于吕公和沛县县令的关系很好,所以他到达沛县的时候大摆筵席,沛县的大小官员也都参加了,但是当时想入堂内就需要礼金在一千金以上,刘邦当然没有这个钱,但是吹牛说要献上礼金一万。吕公听说之后,跑出来看觉得刘邦非常人,将刘邦作为重要嘉宾,并且将二女儿嫁给了刘邦。

刘邦吹牛,结果捡个大便宜,这一点刘邦估计也没有想到。吕公第一次见到刘邦就认为刘邦能发达,这的确超乎想象,并且吕公的三女儿嫁给了樊哙,而樊哙当时只不过是一个杀狗的屠夫,吕公家又很有钱。吕公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刘邦和樊哙,就是赌他们俩能富贵,面相当然是一种非常好的解释,那么除去面相,还有什么样的解释呢?

我觉得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吕公对天下形式的判断,根据当时的 情况,他应该是预感天下的局势将会大乱,而乱世中那些秦朝的官员将会第一个被乱民杀死,所以他不答应县令的婚事。

相反在乱世中,刘邦、樊哙这种人更容易发迹。刘邦痞气十足,就是一个混混老大,在叫“一万金”的时候,有闹事的可能,而吕公又是逃避仇家来到沛县,所以他自然不会轻易得罪刘邦,而在吃饭的时候他应该道听途说了很多关于刘邦的消息,这些让他觉得刘邦作为一个混混中的老大,在乱世中会更好发迹,所以将女儿嫁给了刘邦。他的二女儿嫁给樊哙,我所能想到的就是,樊哙这种人武力强,莽夫但是不莽干,在乱世中也容易发迹。

当然相对两种解释,我更加相信吕公是因为面相觉得刘邦能大富大贵,所以将吕后嫁给了刘邦,因为占卜相术的确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厉害。

这里是芒果论史!

刘邦身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现象,但这些现象要么被认为是他在起兵后为宣传自己的天命所归而编造的谎言,要么是被认为刘邦称帝后为美化自己而传播的谎言。但迎娶吕雉一事却不被归在这些类别之中,因为这件事是发生在刘邦落魄时期且涉及他人之事,是不可能进行重新编撰的。

所以说,这是一件“奇事”!

谈到这件事的“奇”,我们就必须要先了解当时的刘邦与当时的吕雉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刘邦迎娶吕雉之时,秦王朝尚未露出衰颓之势,沛县最有权势,最有实力,最有发言权的人显而易见的就是当地县令。在当时的沛县,萧何、曹参是县令的二把手和三把手,地位比刘邦高了不知道多少,但吕公一家搬来沛县时,萧何还在帮吕公迎接客人。这是因为吕公和沛县县令是老友,他拖家带口搬往沛县正是为了避难而投靠沛县县令。有了这份交情在,即便是沛县的二把手萧何也不得不老老实实的帮吕公迎接宾客。吕雉身为吕公的长女,身份不算多么高贵,但在沛县这块地皮上,吕雉的身份却是绝大多数人可望不可及的。

县令多次向吕公求亲,吕公始终没有答应,由于史书记载不够清晰,所以我们无从得知县令是为自己求娶吕雉,还是为他人求取吕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吕公多次拒绝了县令,拒绝了自己的老朋友,拒绝了沛县最显赫之人。

显然的,吕雉在吕公的眼中是十分重要的,不然也不至于冒着令县令不悦的风险拒绝县令。也就是说,吕雉算得上是吕公的心头肉,吕公又受到沛县县令的庇护,在沛县这块土地上,吕雉简直称得上是“天之娇女”!

反观刘邦,简直差了吕雉十万八千里。此时的刘邦还不叫刘邦,沛县众人都称呼他为刘季,和吕雉相遇的时候,刘季已经四十多岁了,虽然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刘季却仍然不能自力更生,活脱脱的一个啃老族,他的父亲刘老太公就多次拿他与他热爱劳动的哥哥相比较。刘、吕之差距,到此也就可见一斑了,前者是四十来岁一事无成的“啃老族”,后者是沛县众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二十来岁的黄花大闺女。萧何称刘季“多大言,少成事”,而他说出这句话时,正在殷勤的为吕公迎接宾客,刘邦和吕雉的差距就犹如“黑土”与“白云”,似乎永远不可能有交集。

刘季虽然是个“啃老族”,但一贯看不上那些故作斯文的读书人,为了羞辱他们,刘季不执一钱的前往吕家,大声喊到“贺万钱”,这一句“万钱”惊动得吕公赶紧出来亲自迎接。吕公虽然没有看到刘季的钱,但却看到了刘季的人,两人四目相对,吕公顿时对刘季惊为天人!

为什么呢?原来吕公对相面颇有一番研究,他走南闯北多年,倒也为不少人相过面,如今放在沛县落脚,却是看见了刘季这不同寻常的面相,不谦虚的说,吕公一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好的面相。尽管萧何好心提醒“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但吕公还是恭恭敬敬的把这个身无分文的刘季请到了堂上一同饮酒。